自从315之后,编辑部对面的某款游戏的销量一天不如一天。直到昨天,这款游戏推出了促销活动,进行折扣销售。当我享受着折扣游戏时,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浮现一个问题——如果一些商家能够对游戏的内容进行改动,是否也会有厂商对游戏剧情进行类似的操控呢?对此,自然是有回应的,毕竟对于许多玩家来说,游戏中的某些内容就像是“调料”。这些内容所带来的最终效果,也常常让人产生恶心等不适感。而在游戏制作中添加这些内容其实是常见的现象。本质上,一款游戏的诞生本就代表着制作人的思想与情感。如果制作者对内容有所顾虑,最终成品可能会变得单调无味,完全不值得一试。然而,如果添加过多不合时宜的内容,反而可能导致玩家的厌恶,进而引发举报和下架的事件。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,但近期一款名为《监寓》的游戏却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存之道。
《监寓》在今年1月上线Steam后,还顺利入驻了Taptap并开启了预约。尽管当时预约情况看似火爆,但最终的整体评分却有些让人失望。火热的预约并不意味着该游戏就能免于死亡,最终还是以“光速”消亡。最近,该款游戏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沉寂后,再次引起了关注,但以一种悲惨的结局——它正式下架。这种说法或许并不准确,目前《监寓》在Taptap和B站上已相继下线,不过在Steam商店仍有存在的痕迹,让我得以窥视一下其内容。
该游戏的Steam简介已被制作团队修改,之前的内容可谓惊世骇俗,充斥着诱人的暗示。现实中,若有人如此行事,恐怕立刻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。根据游戏的标签显示,它是一款真人实拍的“影游”,其后面又附带了“恋爱模拟”的标签,因此被归类为“完蛋类”游戏。在浏览宣传图时,这种标签划分显得非常合理——确实有“完蛋”的成分。
按照目前的游戏简介,《监寓》是一个探案剧情作品,玩家需要每日巡视公寓,并向一个神秘组织提交住户信息。这种剧情设定令人耳熟能详,某种程度上就如同“三次元版的《不要喂食猴子》”。如果你玩过《不要喂食猴子》,应该也知道它的核心主题。简单来说,就是在一个被监控的世界中,玩家通过监控来获取信息,帮助他人,但最后却发现自己的生活同样被人监控。这大概是体现自我道德的一种“反乌托邦”题材,结局引人好奇。
与《不要喂食猴子》不同的是,《监寓》属于真人实拍影游,画面表现上更具冲击力。而游戏带有“恋爱模拟”标签,也使得其宣传图有些擦边。在这两项内容的叠加下,玩家们都搞不清楚这款游戏到底是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精神续作,还是《臭作》的精神续作?显而易见,“监控”这一主题本身就揭示了社会的敏感性,再加上真人拍摄的画面,简直成了“铁窗泪”的前传。
当这款游戏的宣传片被上传到视频网站时,引发了网友的嘲笑和疑惑,满屏的“???”反映了大家的反感,此番反响最终导致《监寓》在本月屡遭举报,甚至在未经历复活赛的情况下就直接下架。虽然游戏的实质剧情尚未上线,但由于初版简介过于引人注目,一些玩家甚至与小红书达成了共识。
总而言之,《监寓》这款游戏显然成了4月份的热门话题。对于我来说,正在享受折扣游戏也映射着制作人加“隔夜菇”的某种结局。玩家能够欣赏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游戏机制,也多多少少能接受擦边内容的出现,而在这二者结合后的《监寓》,却意外地踩到了雷区。这可能就是由于其“偷窥论”造成的效果。这样的讨论虽不应被视为游戏主题,却成为了游戏宣传中的毒素。
最后,让我们认识到,游戏只是内容传播的一种形式,不应将矛头指向游戏本体。游戏的内涵与影响千差万别,而重要的是玩家能够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。无论是游戏还是其他领域,我们都应当用心辨别,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消极影响。感谢大家的支持,让我们一起为金年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!